第557节(1 / 2)

想到现代社会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都还有这样的傻子,程卿觉得自己不该对大魏的女性太苛刻。

就像何婉说的,什么时候女人们能狠下心,不去听别人说什么,只问自己想要什么,那就真的挣脱缠绕在身上的各种枷锁了,即便是受雌激素影响的母爱,和做女强人也没啥冲突呀,难道做了女强人就不能爱孩子啦?

不,做了女强人,可以给予孩子更多。

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榜样。

一个事业有成的妈妈,能在孩子的人生关键期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大于一个家庭主妇妈妈的。

织坊的两个女工考取了女官,这事儿让秦安县上下大受震动。

邵家只有邵元志一个儿子,但邵大户还有女儿。

女儿嘛,嫁人就行了的呀,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传统,现在发现除了嫁人,还有别的路子,邵大户心思浮动。

邵大户要让家中女儿读书识字,女儿们做小妾的生母不同意,被邵大户指着鼻子骂头发长见识短。

邵太太心想,不就是读书识字吗,有什么好争的。

纵是不考女官,读书识字也不是坏处。

元志现在已是秀才了,还能继续往上考,邵家眼瞧着要朝书香门第转变,元志的姐妹们大字不识一个像什么话。

书香门第的小姐们,当然会比养羊土财主的女儿嫁得好。

邵太太不指望女儿当什么女官,只看眼前的利益,读书识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邵太太不理会家里小妾们怎么想,让自己还没嫁人的小女儿要听亲爹邵大户安排。

“好孩子,你好好学,你爹不会害你的。”

邵太太的小女儿使劲点头,“娘,女儿不会给您丢人的,女儿要让爹看看。”

看什么?

当然是看看女儿不比儿子差。

所有人都知道邵家只有邵元志一根独苗苗,邵家女儿们就不配有姓名,存在感也极低,谁让她们不能传承家业,不能继承祖宗香火呢。

邵大户纳妾,邵太太不能反对,因为邵太太肚子不争气生不出儿子。

虽然邵大户对发妻足够尊重,邵太太也不是没有受过小妾们的气,特别是生了邵元志的那个妾室,比其他小妾份量都重。

邵太太亲生的小女儿心想,既然皇帝都允许女子参选女官,邵元志能科考入仕,她就要奔着女官去。

将来指不定是谁的官位更大些呢。

秦安一县,像邵家女儿这样发下宏愿的不止一人。

远在苏杭的绣纺,诗诗同样刚送走报信的人。

诗诗和红绡收留了许多身世凄苦的小姑娘,得知朝廷要遴选女官后,诗诗花重金请了夫子来给小姑娘们授课。

一个十六岁的小娘子,平时不声不响,这次却一路过关斩将选中了女官。

诗诗接到消息,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红绡给她擦泪:“小姐,这是好事呀,您哭什么。”

诗诗哭着哭着又笑起来,“自然是好事!”

第813章 :不相信?那朕带你去看看!

朝臣们觉得遴选女官的事有点不对劲,似乎与他们想的不太一样,最终入选的女官,高门大户出身的反而不多。

但他们来不及细想。

西北一封报喜的奏折,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秦安县在今年院试中,竟考中了二十五名秀才,以至于学道都要为秦安知县程卿请功。

在程卿任秦安知县之前,秦安县几年都考不出一个秀才,今年却一口气考中二十五名秀才,这肯定是程卿教化有功。

何况学道大人亲自去了一趟秦安县,发现此县繁华不输府城,加以时日甚至能追赶兰州,全县学风昌盛,哪怕是普通小户之家都愿意节衣缩食供儿孙读书。

学道大人乍然看见,恍惚还以为自己到了齐鲁之地。

“程知县亲自教导县学学生,二十五名秀才皆是他门下弟子……”

奏折在诸位朝臣手中传阅。

有人意外,有人不以为然。

西北学道倒会拍今上的马屁,知道今上看重程卿,竟放下学道的尊严毫无底线替程卿吹嘘起来。

考中25个秀才的事且不说,程卿好歹是六元及第的状元,全心教导学生,学生连秀才都考不中才比较奇怪。但秦安那样毫无存在感的小县,竟被学道吹嘘成了堪比兰州的繁华之地——西北学道这样说,把王府搬去兰州城的邺王萧云庭是否同意?!

西北的战事平定,皇上要把程卿调离秦安县,西北学道此举倒是能讨好圣心。

就是太无耻了,一点都没了文臣的气节。

赶在其他朝臣质疑之前,程六老爷赶紧站出来:“程卿许是有功,然西北学道赞之太过,臣要为程卿喊一句冤,秦安县发展再好,都是陛下的功劳,程卿不敢居功至伟。”

孟怀谨失笑,“程尚书,朕远在京城,对秦安的发展有何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