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6069 字 27天前

在九月十五日,中国国内派来的外交部副部长张原,和两名外交部干事李治、陈桓也都到达了京都,因此也就不在等那三位北海道的小藩大名,马上开始了日本重新洗牌进程。

九月十六日,天皇绍仁在皇宫里召见所有二百零六位大名,正式宣布,免除了徳川家纲征夷大将军和左大臣的职务,同时也罢免了所有在皇室中任职的德川幕府的官员,因为德川幕府的家老、老中一般也都在皇室中出任一些中高级的官职,虽然只是虚衔,但也显得尊贵。

当然有罚也就有奖,随后绍仁加封丰臣畲众中的大野殿守为大纳言,甚助卫门、内藤昌丰为中纳言,石田吉左、高坂源五郎为少纳言,而这这五个人也就丰臣畲众中的中坚力量,再加上先封的左右大臣,内大臣毛利广纲、锅岛胜茂、有马忠赖,这八个人在名议上,是现在日本的最高的执政官员,并且又封了水野蕂九郎、山元十兵卫为左、右近卫大将,也就是天皇的待卫军主将,当然现在也是虚职,因为天皇现在那还有什么军队,同时其他的二十畲名主要的丰臣余众,也都各有封赏。

封罢完毕之后,二百零六位大名也一齐向天皇叩首拜谢,而绍仁又下令,甴八位执政官员决议,对日本的所有大名,进行重新分封,实际也就是对日本进行一次全新的权力重新划分,另外也和中国派来的使者进行正式谈判,确立两国的关系,外交礼议,通商贸易,关税等等一纟例的问题,并签定条约。

对于这些事情,商毅都没有参与,反正只要是按照自己的剧本来就行了,自己出不出面都无所谓,这个面子就让给绍仁算了,他只是住在二条城里,没事的时候就看看樱花,登上守天阁欣赏一下京都的风景,再不就是和亚莉桑徳拉、成进一齐研究南海的局势,而丰臣熏则每天陪着母亲和妹妹一起说话,有时也在京都城里游玩。

而在这段时间里,天皇绍仁也终于找到了一些真正当上天皇的感觉,因为二百多个大名同时聚集在京都,向自己参拜,这在天皇失权之后,还是从来没有过盛大事情。

甴其德川幕府的四代将军徳川家纲,以及所有的家臣们,这可是第一次真正诚惶诚恐的跪在自己的面前,任由自己摆免了他们的职位,绍仁也觉得,只有在这一刻,自己才真正是日本的天皇,同时也从心里觉得,其实中华军来到日本,对自已还是利大于憋的。

虽然当初中华军强抢了绍仁的玉玺,并且打着绍仁的名议发号施令,一度令绍仁十分恼火,但现在绍仁也释然了,毕竟那时也是特殊时期,也难免中华军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而且在商毅架临京都之后,对绍仁也比较客气和尊重,并没有凭着天朝上国的势力,盛气凌人,而且还非常照顾绍仁的形像,并不给绍仁难堪,由其是在日本各大名面前,还相当维护绍仁的权威,有大名到京都来,也都让他们参见绍仁,也算是给足了绍仁面子,这一点可比德川幕府强多了,因此也让绍仁对中华军的态度大为改观,由其是对商毅衷心佩服,人家到底是大国之君,果然是虚怀若谷,确实是有容人之量,因此绍仁心里也发生了变化,认为中华军到日本来,也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天皇还可以借机増加一些政治权力。

但就在第二天,绍仁的这种虚幻的美好感觉,就被铁一般的现实击得粉碎。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五五章 日本势力重新洗牌(二)

“这……这是不是太苛刻了一点。”绍仁放下了手里的文件,看着跪伏在自已眼前的八位新任的大臣,苦苦的忍耐着要把这份文件撕得粉碎的冲动,但在绍仁的眼睛里,却十分明显的几乎要喷出火焰来。

绍仁手里拿着的,是中日两国这一次谈判草拟的和约条款,其实早在中华军进攻江户之前,商毅就在二条城里将和约的条款给制定出来,中日两国谈判的时候,中国方面就直接扔出来,并且对日方的谈判代表直接了当的提出来,这些条款,日本方面只能接受,中国方面决不会让一步,因此双方的谈判只进行了一天的时间,就有了结果。

其实这一次与日本谈判的和约条款和中朝签定的内容都的差不多,都是三约合一的模式,分别为《中日亲善友好条约》《中日经贸合作条约》和《中日安保条约》,大体内容是:日本为中国藩属国,天皇继位需由中国策封;日本国内的重大事件将通告中国;日本所有沿海城市都对中国开放,关税优惠,中国人可以到日本自由经商,开设工厂、银行、商铺等等,并亨有外交豁免权;中国将在大阪、江户驻军,日本禁止生产大型武器、大型船只,中国对日本提供军事保护等等。

不过朝鲜和中国一样,是釆用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日本是分封联邦制国家,国家的政治结构不同,因此与日本签定的条约又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第一是日本将九州岛岛割让给中国,做为对中国的赔偿;第二是天皇只是做为日本的精神领袖存在,但不得干涉国家政务,日本的国家政务将由征夷大将军和其他各藩大名一起协商处理;第三征夷大将军将由丰臣氏世袭,为日本的执政者,但征夷大将军继位,也需要由中国策封。

因此看完了这份草拟的和约条款,绍仁这几天以来的良好感觉也荡然无存了,如果按照这些条,天皇同样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力,当然这到还是小事,但日本将丧失很大一部份主权,也就完全和朝鲜一样,沦为中国的半殖民地,甚致更惨,因为绍仁也知道,丰臣氏早已没有男丁,商毅和丰臣熏所生的子女,将继承丰臣氏,也就是说,日本的实际的统治者,其实永远都是商毅的子孙,而且割让九州岛岛给中国,不仅将会使日本将减少十分之一左右的土地,同时赖户内海西面的下关海峡,东南面的丰后水道也将都被中国控制,本州岛岛后西南部地区,加上四国岛,也都在中华军的威胁之下。

直到这个时候,绍仁这才看清了商毅的真面目,别看商毅说话客客气气,也不爱摆什么架子,显什么威风,但下起手来可是稳准狠,三个字全都占全了,原先绍仁有一种刚出狼窝,又入虎口的感觉,那么现在看来,以前的徳川幕府最多也就是只狐狸,只不过是占点小便易,耍点小威风;而中国就是一条大鳄鱼,这张大嘴一张,好家伙连皮带骨头,都吃得一点不剩,可笑自己以前还佩服商毅的气量大,在大国之君的风范,现在看来,这气量也确实不小,一口就把日本咬下去一大半。

而且现在还要让自己下诏,承认这份条约是经过天皇同意的才有效的,这不是让自已在日本留下千古的骂名吗,到了这个时候,绍仁才有些能够体会到当年自己的老爹的感受,但老爹当初顶多也只是有面子上过不去,而自己却是面临着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签定割让土地、出买国家主权不平等条约的天皇,看起来老爹当年是何等的幸运啊,至少那时有了事情,也有徳川幕府在前面顶着。

现在回想起来,绍仁才有些明白,原来在前一段时间,商毅有意让自己出尽了风头,原来就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如果自己是一个没权力的天皇到也罢了,但前一段时间,自己又是罢这个,又是封那个,完全是一付大权在握的样子,正好有能力来签这份条约,这丫也太狡猾了吧。

但现在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日本还有什么资格和中国讲条件呢,因此绍仁也苦笑了一声,道:“难道中国那边就不能再让一让了吗!”

锅岛胜茂也有些无奈,道:“陛下,中国的谈判人员说了,这是最低的条件了,绝对没有再退让的余地了!”

绍仁把文件放在桌子上,语气之中己经带有一点怒气了,道:“这是什么话,既然是谈判,也就该有商有量,有退有让,那有全照着他们拟好的条件来的道理,这还叫什么谈判,完全就是强抢吗!”

有马忠赖道:“陛下,中国方面也说了,这一次中国帮助日本铲除了徳川幕府,重新恢复了新秩序,出兵日本,是付出了大量的钱粮、物资,而且在此之前,中国方面己经莫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中国索要一定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绍仁苦笑了一声,道:“索要回报,确实是理所当然,但这些条件也太苛刻了,别的都还好说,但要日本将九州岛岛割让给中国,这也太过份了,我们日本才多大的地方,把九州岛岛割让给中国,朕又怎么像日本的臣民交待,而且中国的地域是日本的百倍,为什么一定还要日本割让九州岛岛给他们呢,这样吧,其他的条件朕都可以答应,只有九州岛岛,你们再去和中国代表协商一下吧!”

绍仁的心里是这样想的,天皇不掌权就不掌权吧,反正几百年都这样过来了;虽然是商毅的子孙统治日本,但好歹也有一半是真正丰臣氏的血脉,而且以后与日本人通婚,日本的血脉也会逐渐增多,也说得过去;至于说什厶称藩属国,也就是面子上过不去;而两国通商对日本也有好处;只有割九州岛岛这一块,日本一共才多大一点地方,一下就割去了一成的土地,而且九州岛岛位于日本最南部,物产丰富、土地厚沃,是日本的主要产粮区之一,说起来如果一定要割让土地,绍仁到是希望把北海道割给中国,不过绍仁也估计中国对这块天寒地冻,鸟不拉屎的地方不会感兴越的。

顿了一顿,绍仁又道:“如果实在不行,就割一半也行,日本好歹还可以留住一半九州岛岛!”

锅岛胜茂的脸上也十分为难,道:“陛下,我们也这样据理力争过,但中国方面的答复是,他们本来是打算要九州岛和四国两个岛,另外还要日本陪偿他们五千万两白银,正是因为见日本国小财薄,才只要九州岛一岛,因此说什么也不能再少了。”

绍仁听了,心里也是一哆嗦,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商毅的胃口,这家伙不是一条鳄鱼,而是一条大鲸鱼,这大嘴一张,一口下去可真是不少,因此又道:“胜茂、忠赖,你们的封地不是都在九州岛吗,如果把九州岛割给了中国,你们怎么办!”

锅岛胜茂和有马忠赖互相看了一眼,有马忠赖道:“回禀陛下,中国的谈判代表说过,割让了九州岛以后,我们的封地可以改在其他的地方!”

绍仁怔了一怔,这才想起来,现在日本空出来的土地有很多,随便那里都可以找出一块地来换给他们,因此绍仁也忍不住有些赌气道:“如果朕一定不答应呢!”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大野殿守道:“陛下,我们也知道这样的条件确实令陛下十分为难,但现在的情况,也不容陛下不答应啊!”

听了大野殿守的话,绍仁也不禁有点犯了倔,道:“朕就是不答应,他们能把朕怎么办,难道还要把朕废了吗,好吜,反正朕也不想再当这个天皇了!”

大野殿守也苦笑了一声,其实对是否请中华军帮助,在丰臣畲众内部也是有争议的,有一少部份人就认为自己不应借助中国的力量归国复仇,只要慢慢经营,积累财富,终有一天也能靠自己的力量归国复仇的。

但大野殿守等几个领头的人心里十分清楚,不靠中国力量,丰臣余臣别说是复仇,就连生存下去都不可能,在中国经商,不靠中国支持靠什么,大野殿守是老于世故的人,当然知道商毅决不会是因为收了丰臣熏才愿意打日本,在没收丰臣熏之前,中华军不就打了日本两次吗,因此打完了日本之后,中国没有一点好处,怎么可能呢,虽然大野殿守也不愿意把九州岛岛割让给中国,但现在丰臣畲众的命运己经和中国牢牢捆在一起,没有中国的扶植,他们仍然无法在日本立足,而且在割让九州岛岛的问题上,丰臣熏也坚定的站在中国这一边,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顺着中国的要求办吧,尽量说服天皇。

因此大野殿守道:“陛下放心,中国绝不会废除陛下,但陛下也应该想到,就算陛下不答应,但中国方面仍然有别的办法的!”

绍仁怔了一怔,终于明白了大野殿守的话,以前中华军不就干过这样的事情吗,直接抢了自己的玉玺,然后以天皇的名议发号施令,这一次也完全可以故伎重施啊,也就是说,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这个黒锅是背定了,因此绍仁心里也泛起了一丝无力的感觉,也深刻体会到了那一句话的含义,形势比人强啊。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五六章 日本势力重新洗牌(三)

于是就在第二天,天皇绍仁也正式下旨,批准通过了中日双方谈判草拟的条约条款,而随后由锅岛胜茂和有马忠赖代表日本方面,在条约上签字,因此中日和约也正式生效,后世将这份和约总称为《中日友好和平条约》也称《京都条约》。

条约的内容公布之后,很出人意料,在日本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只有三个小藩大名上书天皇,表示反对,其余大多数都保持沉默,当然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其实绝大部份大名,包括相当一部份倒幕的大名,都对条约的内容,由其是割让九州岛岛这一条都非常不满,但各大名在私下交流,流传出这两一条信息,如果谁反对这样条约,那么在接下来的重新分封中,肯定会严重的处罚,轻则减少封地,重则彻底被削藩。

因此这一样所有的人也都不敢作声了,毕竟现在形势是中华军太强势了,就算自己反对也没用,九州岛岛终究是要被割让出去的,既然是这样,那么不如干脆就釆取不理不睬的态度算了,反正天皇己经正式下旨了,又不是自己签的条约,自己又何必非要出这个头呢,还落得一个削藩的下场,多划不来啊。

割让九州岛岛,是在中华军出兵之前就制定好的计划,一方面是等于直接把兵力布置在日本的大门口,可以有效的控制日本的几个重要的海道,另一方面也是能够有效的保护新成立的丰臣幕府,毕竟现在丰臣幕府在日本的基础还很不牢固,没有外力的扶持,很难在日本维持得下去,这也是丰臣熏支持割让九州岛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商毅只是要求日本割让九州岛岛,而并没有向日本索要赔款的原因,一是在日本的战斗中,中华军也掠夺到了大量的财产,基本可以填平这次战事所花费的费用,毕竟这次中华军出动的兵力并不算多;二是中日重新开通了商贸来往之后,中国每年都可以从日本获取大量的利润,官民都可获利,而如果让日本赔偿,获利的仅仅只是官方,对民间并没有什么好处,而且日本也赔不出多少钱来,相反还会弄得财力衰弱,影响了日本的购买力,做事情讲究细水长流,不做一杆子买卖;三是现在中国己经割让了本州岛岛,这就够说了,如果再要求日本赔偿,难免会进一步引发日本国内的不满,毕竟割让了本州岛岛,和众大名并没有太多的利害冲突,但赔偿则肯定是要摊到每一个大名的头上,这就会引发众怒了。

而中日条约签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日本各藩大名的重新分封和划分。

徳川家康在取得了日本的统治权之后,通过统计清算,将全日本的土地分为三千万石左右,最初一共分封了二百多个大名,但在德川幕府五十年的统治期间,又以或真或假的罪名,剥夺了其中绝大倍份大名的全部或部分领地,同时又新増了一百五十多个新的大名,使日本大名的总数维持在二百五十致二百八十个之间,其中有亲藩大名二十四个;谱代大名在一百五十个左右;外样大名在一百个左右。

而为了保证徳川幕府在日本的绝对实力和统治地位,属于幕府的直辖领地为六百八十万石,占到了全国总土地的二成强,和领地最的仙台藩六十二万石相比,也超过了十倍以上;其中有约四百二十万石归徳川幕府的直接收入,而二百六十万石分给了幕府的各旗本的知行所,而在当初丰臣秀吉的统治期间,直属于丰臣氏的领地也只有二百三十万石,因此这也是让不少人对徳川幕府不满的地方,因为幕府占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着其他大名能得到的土地就越少了。

整个分封计划是由商毅、丰臣熏和丰臣余众一起来制定的,而商毅也不打算改变日本这种封建联邦制度,因为让日本永远陷入这个的分邦状态,而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对中国当然是最有利的。

现在徳川幕府消亡之后,丰臣幕府也正式成立,首先自然是先考虑丰臣幕府的直属领地,虽然很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征夷大将军的这个位置都将是空缺的,但丰臣幕府的领地,和制度还是要先确定下来。

商毅和众人商议确定,丰臣幕府的都城将仍然设在大阪,而直属领地包括以大阪和江户为中心的两块地方,总计约为三百万石,虽然比丰臣秀吉时候要少,但和徳川幕府相比,却不足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