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531 字 27天前

虽然豪格对多铎的行为十分不满,但毕竞还是听从劝告,现在大家同仇敌忾,要对付共同的对手,因此也没有多和多铎计效,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应对商家军的办法。

经过众人的一番讨论,也一致认为,对付商家军最好的办法还是阿巴泰提出的,以火器制火器,虽然清军的火器比商家军的要差得多,但也总比拿人命往里填要好。但现在孔有徳部的红衣大炮、还有其他火器都成了商家军的战利品,只剩下耿仲明部还有各种火炮五六十门,其中有红衣大炮二十四门,另外还有火铳二千多支,但这样的数量,显然是无法和商家军相比的。

因此多铎把这一阶段的战事经过写成折奏,命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回北京。请救多尔衮至少在拔一百门火炮,五千枝火铳来增援,而且其中至少要有三十门红衣大炮,三千支鸟铳。然后分兵驻守蒙城、宿州、颕州等地,暂时按兵不动。

其他人到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有刚刚到达的图赖,因为还没偿到商家军的厉害,因此叫嚷着要立刻发动进攻,在会议上大叫大嚷,说什么当年太祖太宗皇帝在时,咱们大清什么时候怕过明军的,自己只带一个甲喇的兵力出战,就可以一举杀到长江边上。

但这一次多铎和豪格也难得统一了意见,两人一起把图赖大骂了一顿,终于让图赖消停了下来。

就这样明清双方以淮河为界,陷入了对持状态。而商毅抵挡清军南侵,的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也圆满完成。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商家军共计打死清军近三万,俘虏一万八千余人,并且徼获了大量的物资,成功的延缓了清军南下的时间。而商家军自身,仅仅只损失了一千多兵力。

胜利的消息传到了扬州之后,史可法也欣喜若狂,事实上在刘肇基丢失了寿州之后,史可法一度还以为淮河防线守不住了,那知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商毅居然还能够主动出击,抓住战机,不仅重创了清军的孔有徳部,还抓住了孔有德之子孔训庭,迫使清军停止了进攻,怎么能不令史可法高兴。

而这时在另一条战线上也传来了好消息,黄得功己经击败了左梦庚部,南京之危也己解除。一时之间传来的尽是利好消息,史可法也立刻向南京上疏,要求朝廷立刻调黄得功和刘良佐返回江北驻守,共同保住淮西。

原来左良玉在三月底的时候,假借保卫太子的名议,举兵东犯,并且派兵把武昌烧掠一空,还劫持了湖广巡抚何腾蛟一起随军。但在汉阳门停船时,何腾蛟趁人不备,跃入水中救脱。左良玉只得率领大军,继续东进。

那知大军到达九江的时候,在九江督军的袁继咸前来迎接,苦口婆心地劝左良玉回心转意,并晓以大义,左良玉的态度到也稍有软化,但偏偏就在这时,左良玉的旧疾发作,于当夜吐血数升,死在军营中。

左良玉一死,手下的金声桓、卢光祖、李国英、徐勇、郝效忠等将领推拥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为主将,但左梦庚的威望能力均远不如其老爹,根本就控制不住手下的这帮丘八们,因此左军东进不仅没有停止,相反还变本加利,劫持袁继咸,烧掠彭泽、大掠左流、洗劫建德后,直下到南京的门户安庆府。

这时整个南京朝廷都己经慌作了一团,马士英一党惶惶不可终日,而东林一党到是幸灾乐祸,只等着看马士英的笑话。

幸好这时黄得功己率军赶到江南,在太平府的荻港截住左军东进的道路,双方展开了激战。左军虽然号称八十万,其实还不足二十万,而且多是无业游民、地痞无赖,根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而且这时左良玉己死,左梦庚又压不住众将,左军其实己群龙无首,黄得功也颇有一些勇略,因此一战之下,打得左军掉头鼠窜。

而刘良佐也趁机出兵从长江北岸夹击,左军立刻大败,退回了安庆府,黄得功和刘良佐又率军分从长江两岸追击,收复了安庆府,左梦庚率领着败军,一直退到了九江,才收住了脚。

消息传回南京,那些本来盼着左军杀入南京的东林党人都十分失望,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不禁以手加额,庆幸不己。而这时史可法的上疏也传到了南京,不仅带来了商毅在淮河大败清军的消息,同时也请南京朝廷立刻命黄得功和刘良佐返回江北驻守。

这一个消息也再度震惊了整个南京,谁也没有想到,以孤军的姿态驻守淮河的商毅居然能够又一次取得辉煌的战功,而在这一战之后,商毅在整个南方的声望也再度提升,而且还连带着督师江北的史可法,还有在南京一直坚持支持商毅的吴甡,名望也都大大提升。

而一向善于闻风而动的东林党人一下子又找到了突破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重奖史可法、商毅等人,应该加封商毅为左督都,进公爵,中都留守司,并督师江北,主持江北的军务,还有人直接上书,直指马士英入阁己近一年,然而却一事无成,应该立刻主动辞职,让位荐贤。东林党这么一闹,再加上一些真心希望朝廷启用商毅和史可法的官员和民间人士也立刻附合,因此声势也被弄得十分浩大。

马士英是何等机灵的人,那还看不出,东林党人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奖商毅根本就是个幌子,重点是史可法身上。因为现在论虚衔,史可法还比自己高了半级,要再嘉奖他,那什么重奖他。而现在出任江北督师的正是史可法,如果商毅接任了督师的职位,史可法怎么办,那就只能回南京入阁理事了,不是还有人要自己主动辞职让位吗?史可法一入阁,不就正好可以接任首辅吗?

这点小把戏那能瞒得过马士英呢?因此马士英对东林党又轩起的这一阵呼声装作没听见。相反还以保卫南京为名下令,让黄得功驻守芜湖,让刘良佐驻守无为州,并不返回他们先前的驻地。

同时马士英又上疏南京朝廷,要求朝廷招降李自成,封李自成为顺国公,驻守湖广,接挡清军的进攻。这一个决定顿时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李自成是害死先帝的罪魁祸首,马士英居然竟冒天下之大不违,提出招降李自成,自然立刻又遭到了东林党的一阵口诛笔伐。

但马士英丝毫也不为所动,坚持向李自成派出了使者。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一三二章 招安李自成(上)

商毅接到南京的这一系列决议之后,也只能苦笑。他当然清楚,虽然这些决议表面上是马士英做出的,但在背后恐怕都有玄皇教指使的影子。

玄皇教当然不会怕史可法回京入阁,但对商毅却充满了警惕,商毅手里不仅有兵,有地盘,又极能用兵,还有很强的施政能力,由其是在商毅取得了守卫淮河防线的胜利之后,声望几乎己经达到顶峰,整个南方的有识之士几乎都视商毅为抵抗清军南侵的唯一希望了。

现在清军的进攻受挫,对南方的危胁也大大减少,因此在玄皇教眼里,商毅己经取代了清军,成为玄皇教眼中的最大的危胁。说句难听的话,如果商毅也学左良玉那样举兵,从浙江杀入南京,恐怕要不了十天时间。

因此玄皇教主也招集教内的几名长老商议决定,借这个机会,把黄得功和刘良佐这两部人马留在南京附近,一方面找机会慢慢吞并这两部人马,把他们收为自己的私军,另一方面也让商毅去和清军硬拼,好坐山观虎斗。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之后,再坐收渔人之利。

不过玄皇教还是釆纳了商毅的另一个建议,招降李自成的大顺军,让李自成的大军驻守湖北,帮助南京朝廷,守住长江中游。当然玄皇教也知道,招降李自成当然是一件冒天下大不违的事情,因此也按照商毅的建议,这些事情都是以马士英的名议去做,让老马去承担这个骂名,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马士英给牺牲掉,反正在玄皇教看来,现在马士英的作用也只是一枚棋子。

虽然商毅这次被玄皇教摆了一道,但现在也没有别的应对办法,好在他一直都没有对明军抱以多大的指望,而且也从来都没有在凤阳死守淮河一线的打算,在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之后,也更坚定了他的这种想法,就算黄得功和刘良佐返回了江北。如果清军真的再出动大军进攻,商毅还是会适当放弃凤阳,退守到扬州一线,利用江淮这一带广阔的地区,并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在局部战场集中优势兵力,以运动战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慢慢的和清军周旋。只不好现在给自己实施这些战术,减少了一些接应点,增加了一些困难。

因此商毅还是下令李岩,让他派弟弟李牟先到南京,接受南京朝廷的委任,领取诏书,然后赶到湖广,去寻找李自成。

这时李自成的处境己经相当难过。在清军攻占了西北之后,大顺军分东西两路向湖广撤退,东路军是由李自成、刘宗敏、田见秀等大顺军的主要将领率领,为大顺军南下的主力人马,士兵连同家属共计有三十余万,而且又携带了大量的财物辎重,因此行动十分缓慢,又遭到阿济格的穷追猛打,在邓州、承天、德安等地均遭到清军的追击,双方连续接战数次,大顺军均告失利。不过李自成到是且战且退,终于在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下旬,到达了襄阳府。

而西路的大顺军就遇到了一些麻烦,这一路的主将是李过和高一功,他们原本是驻守延安、榆林的人马,李自成弃守西安之后,原来大顺军在西北地区的原明朝归附将领左瓖、牛成虎等都先后向清朝投降,清军己经切断了他们与李自成直接汇合南下的路线,因此李过和高一功只好改由陕西汉中入蜀,顺长江东下湖北,在和李自军合兵。

但迭时镇守汉中地区的大顺军贺珍、罗岱、党孟安、郭登先四将却已变节降清,以武力阻击李过、高一功等部大顺军过境。经过一翻激烈的战斗之后,李过、高一功等部才冲破了贺珍等人的防区,由汉中南下四川太平、东乡、达州、夔州等处,然后顺江东下,而抵达湖广荆州地区的时间,己是下半年的事了。

因此现在到达湖广的,只有大顺军的东路军。不过虽然在一路上遭遇到了清军的猛烈追击,但这时李自戍还有从西安、河南带来的大顺军还有十三万余人马,而原先在部署湖广地区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的兵员还有七万余众,也被李自成调集随营,合计约有近二十万。另外大顺军的主要人员刘宗敏、田见秀、刘芳亮、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都还在,而且大顺军在湖广四府经营了近两年,统治基础也比较稳固,可以说大顺军仍有当然强大的力量。

不过湖广四府的地域狭小,回旋余地不大,而且在背后还有明军,不能做为抵抗清军的基础,因此李自成和众将商议,决定抢在清军南下之前,先夺取南京为根本,然后再抵抗清军。并派田见秀为先锋,从沔阳州的沙湖一带渡过长江,并在荆河口击败左良玉部将马进忠、王允成部,攻占了武昌府,而这一战也是导致左良玉出兵东犯的直接原因。

但阿济格的大军也己经赶到湖广,直扑襄阳。因为这时李自成把所有的人马都集中在长江沿岸,准备进攻南京,襄阳一带的防守十分空虚,被清军一举攻占了襄阳府和荆州府,李自成急派刘宗敏领军在德安府迎击清军,但又被清军击败,徳安府也告失守。

这时大顺军在湖广的四府己失其三,现在仅有承天、武昌二府之地。李自成也左右为难,因为清军来得太快了,有南京还有明军保卫,如果继续率军东下,承天、武昌也难保全,一时又难以取下南京,这么一来大军既无地方提供后勤供应,又要保护着随军家属,又仅指挥将出现极大的混乱,而且处竟也十分困难了。

就在这时,李牟乘船沿江北上,到达武昌府,见到了李自成,把明朝有意招降大顺军的意图说了一遍,并且又送上了李岩写给李自成的信。

李自成这才知道,原来李岩己经归降了商毅,看完了李岩的信之后,李自成虽然沉默半响无语,但心里却真的动了心。从北京退出之后,大顺军一败再败,尽管李自成一直在用“我们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不管怎么说,我们也杀了皇帝,自己也做了皇帝,也住过皇宫。现在只不过还是什么都没有,失去的以前还可以再打回来。”安慰大顺军的将士,同时也是安慰自己。

但李自成心里清楚,自己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一无所有的流寇了,别的不说,单是这随军的十几万家属,都不能轻易放弃掉。如果这个时侯真的能够接受明朝的招降,至少也不用腹背受敌,可以一心一意的抵抗清军,而且明朝还能够为自己提供粮饷补给,这也总比再四处流窜要强多了。

至于其他的事情,可以等打退了清军之后,再做定论,反正自己也不是真的投降了明朝,如果实在不顺心,那就再扯旗造反呗,只要自己手里有兵,就什么也不怕。而且在明军之中,除了商家军之外,其他的军队李自成都不放在心上。

而且李牟也把话直接向李自成挑明,其实商毅根本和明朝不是一心,现在只不过是想借明朝的大名议,割据东南沿海的富裕地区称王而己。李牟甚致还说,如果打退了清军,双方甚至可以从东西一起夹攻南京,一举灭掉明朝,然后平分南方的土地,各自自立为王。这个建议也让李自成动心不己,毕竟他也当过几天皇帝的人,这感觉还是很好,如果真能再做几天,到也很不错的。

因此李自成也招集众将,一齐讨论这件事情。虽然一开始遭到了许多将领的反对,但经过了李牟的解释之后,众将也都觉得只要是保持大顺军的独立性,在名议上接受明朝的招安,到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就在大顺军诸将都同意接受明朝招安的时候,牛金星突然跳了出来,道:“归复明朝到是可以,但现在皇上己继大统,开基立业,怎能只受一个小小的国公,依臣之见,至少也要受封顺王,方可接受招安。”

他这么一说,众将也都鼓噪了起来,都要求明朝封李自成为顺王,因为大顺军的诸将也都封公封候,如果李自成接受顺国公的封号,那么其他人的爵位可就都要跟着降级,虽然说只是名称不同,但这些人现在的官瘾可都还没有过够,自然谁都不想干。

李牟也没想到牛金星会在这里插一杆子进来,心里己经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到了,好在他也有几分应变之才,道:“封王、封候,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己,一个空有虚名的王爵,又怎么比得掌握实权的国公呢?大家又何为这一个名份而斤斤计较,因小而失大。”转头又对李自成道:“何况闯王尽可以在名议上接受明朝的封爵,但在湖广这里,仍然是大顺的皇帝。”

李自成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道:“李牟兄弟说得有理,我看就这么定了吧,顺国公就顺国公吧,和果以后咱们再打下江山,都还可以再封王封候嘛。”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一三三章 招安李自成(下)

听李自成这么一说,大顺军的众将也没什么话说了。这时李牟才道:“只要闯王同意,承天、汉阳、武昌、黄州四府都可以拔给大顺军守卫,闯王可以立刻派兵,进驻黄州府,而且第一批三万石粮食,十万两劳军的白银,可以在三天以后,送到武昌府来。以后每三个月,都会按期送来钱粮。”

李自成点了点头,正要说话,这时刘宗敏忽然道:“封王封公到是没什么,但咱们还弄点实在的东西吧,想要咱们在武昌拼命,帮着明朝抵抗满州鞑子,光给些钱粮可不够,得让明朝给咱们一些火炮、火铳,咱们也好用来打鞑子,否则咱们可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