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2 / 2)

答策题一般要联系古今对问题进行全方面的剖析和展开,要提出当下治国方针中的不足和你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要太过放飞自我,随意指责朝政。

那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

因为这些人都会在读卷官这关前便败下阵来,皇帝根本不会听见。

防的就是一些想要靠谏言博出位的。

对于沛县大水一事,谢越彦心中早有计较,在心中又打了一遍腹稿后,才从容不迫的拿笔,凝神将心中主张和见解一一写下。

他谢越彦心中有怨不假,可他心中亦有民。

能以自身之力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

策文不限长短,但一般是在一千字左右。

明德帝坐在上位看似随意的一瞥,却已将前三排的考生样貌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这前三排都是此次会试的佼佼者,日后也将会是他大肃的良臣能吏。

此次策问试题,是他亲自定下的。

这水灾简直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明德元年。

黄河将江南砀邑毛城铺闸口冲开,漫及下游萧县等数县。

明德二年

陕西朝邑黄河伏汛陡发,冲塌民房四百余间;永定河水涨至二丈有余,南北岸漫口四十余处。

明德七年

黄河于丰县石林、黄村漫溢,淹浸滕县等六县卫;苏、皖、赣、湘、鄂、豫、鲁均遭水灾,损失之大,范围之广,为多年所罕见。

明德十年

黄河在阜宁陈家浦入海处漫溢。

明德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大肃多地均有大水。

明德十八年

黄河于铜山县张家马路漫溢,滨河州县淹及甚重。

明德十九年

永定河上游发水,漫开东西老堤一百六十余丈,夺溜南行,十里内旧积新淤顿高八尺;福建泉州、漳浦被水,淹死一百一七人,淹塌房屋一万余间;山西、天津各数县村被水成灾。

明德二十一年

黄河在铜山县孙家集漫口,严重影响运河航道,苏北农田被淹甚广。

明德二十二年

河南夏雨过多,水灾六十一州县,灾民不下六万,山东馆陶等十四州县水灾。

这水灾年年泛,如同附骨之蚁一般,搅得他不得安宁。

既然朝上这帮老东西都想不出新的办法防范和治理,那他就听听这些新人怎么说。若是真有那真材实干的,他就大刀阔斧的去用他。可以说,这三百多名火热新出炉的贡士明德帝是寄予了很重的期望的。

所以,在观察众考生时,明德帝就专往那看起来正值壮年的士子的脸上瞧。

在他看来治水那么让他头痛的事情,得需要个能干富有能力的大臣去办。

三、四十岁正好。

那些五十往上的,还是找个类似礼部这样养老的地方呆上几年,回家得了。

十七八岁的,就扔到翰林院里磨磨锐气,若是磨炼出来了,自有内阁的位置在等着他。

这么比较下来,李爹就脱颖而出的入了明德帝的眼。

首先李爹这外表就不错,儒雅睿智、沉稳带着淡淡的文人气息,其次,李爹神态从容,双目有神,似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让明德帝心有所动。

招过贴身的大太监三喜,问道:“那是何人?!”

“回皇上的话,那是本次会试的五经魁排第三的丹嘉城贡士李修竹。”

三喜太监在明德帝身边小声的说道。

“嗯?!才第三吗?!”

“那何人是第一?!”

明德帝问的时候,目光就已经落在了第一排第一座的谢越彦的身上。

他当然猜得到那个温润俊美风采无双少年郎,应该就是本届会元,只是,他还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

“回皇上的话,本次会试会元亦出自丹嘉城,乃是一个叫谢越彦的少年郎,年方十六。”,三喜道。

“谢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