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炮痴(1 / 2)

烈明 睿士 1716 字 27天前

抓到的鞑子要带回登州慢慢的审,郭追自告奋勇带人看守,朱平安没有驳回他的主动请缨,这家伙本身便是锦衣卫出身,刑讯侦缉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手,交给他总错不了,再者说,他还是王承恩的心腹,朱平安也想利用这条关系,将介休范氏的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颗毒瘤是该到了挖除的时候了。

倒是李如靖拼了命也要护住的这对夫妇,却是让朱平安动了心思。看模样和穿着,这夫妇二人不过是两个普通人而已,但能让张献忠和满清都关注起来的人,看来绝对不是一般的百姓,这一点让朱平安大感兴趣。

只是李如靖这家伙摆出一个十足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架势来,关于这对夫妇的事情竟是只字不提,无奈,朱平安只得亲自来试一试。

掩埋完尸首,又将马车给简单修理了一下,朱平安命人将这夫妇二人送上马车。这夫妇二人眼见着众护卫称呼朱平安为大人,看来像是官府一类的人物,这才将悬起来的心放下来。只是两人就算上了马车,手中还是紧紧的抱着一个小木箱,看来甚是在意。

朱平安看了看夫妇二人中的那名中年书生,一身灰色的袍子早已沾满了污迹,一双眼睛瑟瑟缩缩的偷偷打量朱平安的模样,看样子这一路上的遭遇将其吓得不轻。

朱平安没有说话,中年书生犹豫了好久这才鼓足勇气开了口:“这位大人,学生与拙荆感谢大人的救命之恩,还请大人赐下名号,学生也好以图后报!”

朱平安和颜悦色的摆摆手,看了半晌,实在是看不出这夫妇二人有何过人之处。“先生客气了,本官朱平安,新任登州府副总兵。”

“哦,久仰久仰!”中年书生连连拱手,脸上却是看不出一点久仰的意思,接着便略带着些不好意思的表情说道:“大人,是这样,学生与拙荆急着返乡,就请大人将学生夫妇放在昌邑县城即可,学生不敢多有打扰。救命之恩,容学生来日相报!”

“先生似乎接着返乡,莫非有何要紧的事务?只是先生就不怕这两拨人还有后手,路上再施截杀吗?”朱平安淡淡的说道。“能引来巨寇张献忠和满清鞑子的关注,先生应该不是常人吧?”

中年书生脸色一白,“学生亦不明白为何便招惹上了这些人,学生孙和鼎,此次前往登莱只是为了整理先父的遗物,如今此事已了,自然要加紧行程返乡。学生虽没有功名,但也明了忠孝之道,宁死也不愿为流寇和鞑虏效力,如路上再遇意外,不过一死而已。”

一听到这个名字,朱平安当即愣住,呆呆的看着孙和鼎,好半晌没有说出一个字来。名字太熟悉了,但其确实的身份实在是想不起来。

“先父“、”登莱“这两个字眼在朱平安的脑中一闪而过,随即驱散了脑海中的迷雾。

“敢问先生的父亲可是当年巡抚登莱两州的孙元化孙大人?”

面前的朱平安一脸热切和希冀的模样,倒是孙和鼎有些犹疑了,勉强点点头,“正是家父,敢问大人是如何得知……?”

话还没说完,但见朱平安已经攥着拳头站了起来,却完全忘了自己是身处于马车之中,“嘭”的一声,差点将马车的顶棚撞出一个打大洞来。孙和鼎夫妇吓了一跳,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彼此的双手,面带惧意的看向朱平安。

朱平安却是兴奋的难以自已,脑袋上的疼痛浑然不觉,不断的挥动自己的手臂。真是天上掉馅饼,而且是恰好掉进了自己的嘴里。

孙元化是什么人,那可是大明朝为数不多的火炮专家,师从徐光启学习西洋火器之术。以火炮驻守辽东八城二十四堡,即便当时的后金大军云集,孙元化所部依然是岿然不动。之后巡抚登莱,本意是以登莱两州为基地,大力发展水师、火炮部队,从海上威胁辽东半岛的满清势力,但却恰逢登州孔有德叛乱,无奈功亏一篑,孙元化本人也在之后于京师被冤杀。

可以说,孙元化便是大明朝廷中主张学习西式军事技术的改革派中坚人物,只可惜,历史并没有给他这么一个机会。孙元化被杀之后,跟随他的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部下和好友也就此星散。至此逐渐淡出大明军队。大明士人对于军事技术的革新的尝试也就此戛然而止。

可眼前,继承了孙元化衣钵的长子孙和鼎竟然便出现在眼前,朱平安在欣喜莫名的同时,心中也涌起了淡淡的忧虑。即将走向末路的大明朝廷拥有这么多人才却不知该如何使用,反倒是流寇和满清却抢先注意到了这些人才的价值,这究竟是大明的不幸呢?还是大明真的气数已尽呢?

先不管那么多了,朱平安已经确定要经营登莱,下个目标便是整个山东,眼下所急需的便是人才,像孙和鼎这种技术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史书上曾记载,孙元化去世之后,孙和鼎和他的两个兄弟便屡次谢绝其父部属的举荐,不愿为官,而是返乡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最终编纂了《水一方人集》,流传后世,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孙和鼎兄弟对其父亲的知识研究的颇为透彻。

朱平安紧紧盯着孙和鼎,看得孙和鼎心里直发毛。朱平安好不容易在马车中站直了身体,冲着孙和鼎深施一礼,“请先生助朱某一臂之力,跟本官再下登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