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2 / 2)

大明海事 骈四俪六 1889 字 1个月前

和谈并不成功,丰臣秀吉要求明朝皇帝成为日本国的附属,但大明显然误会了丰臣秀吉愿意成为大明朝廷的附属人员。当大明朝的使者去册封丰臣秀吉的时候,丰臣秀吉仍然在朝鲜驻兵。

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出兵十四万人,第二次入侵朝鲜。

明廷派兵应战,但明廷与朝鲜显然存在剧烈的军事分歧,在朝鲜边界,大明军官指责朝鲜军官故意放纵日本人,目的是借日本人的手帮助朝鲜收复辽东地区。

指控无疾而终,当然这种指控毫无目的性,除了加剧大明与朝鲜的冲突,于对抗日本无益。

等到万历二十六年,丰臣秀吉死去,同年,朝鲜将军李舜臣战死。

万历二十七年,日本军队全部撤出朝鲜,日本战败。

日本人认为这场由丰臣秀吉发动的侵略战争于日本国毫无益处,但这次战役沉重地加重了大明王朝的经济负担,以及直接削弱了明朝政府对边境防御的能力。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是一次毁灭性的掠夺,朝鲜国内的建筑被毁坏,而他们的书画艺术作品和钱财器物全部被洗劫,朝鲜遭受了空前灾难,这场大明、朝鲜与日本的战争最后的获利者只有日本德川家康和满洲的努.尔哈赤。

大明王朝在丰臣秀吉侵略时期给予了朝鲜无偿的军事援助,朝鲜人或许怀有负罪感,在后来努.尔哈赤崛起又咄咄逼人的时刻,他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肯与女真人妥协。

明王朝后期,努.尔哈赤夺取辽东之后,朝鲜光海国王采取冷淡态度,朝鲜内廷臣子不满意国王对大明朝的冷漠,他们推翻了光海国王。

或许朝鲜人怀念大明朝,他们接受大明朝的文化、精神、服饰和儒家学说,或许他们还以一种孺慕之情眷念着明王朝,于是在满洲统治者统一中国之后,朝鲜人攻击满洲人,并且回避接受清王朝对他们的册封,他们回避成为清王朝的附属国。

后头的朝鲜王朝用朝贡和礼物买通清朝,买通清朝不再干预朝鲜国内事物,朝鲜半岛的大门对中国关闭了。

第54章 不念过往

中都督唐纵原本想着将那帮朝鲜人都拦住, 拦在山海关外, 但他后头觉得多此一举, 因为朝鲜人都善于写作, 尤其是他们将大明官方用语写得非常流畅, 但这些人无一例外地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唐大都督心想,等这些朝鲜人进了北京城,真要一五一十地说起崔家的事情, 恐怕也够呛。而以嘉靖帝的性格, 只要不伤及大明朝的根本, 他其实也懒得管朝鲜国内究竟又发生了甚么斗争。再好比这回戚英姿所想要的翻案,到最后可能也只是白扯淡。

唐纵认为, 戚英姿根本不用妄想得到甚么公平的翻案机会,更不用指望恢复原职,她若是想洗刷冤屈, 无非就是静悄悄换回大明人的身份活着, 充其量不再背负叛将的罪名。

若要马世远和钟水斋承认过错, 为她这些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公开做出补偿, 基本不可能。

夜幕深沉,唐大都督望着站在甲板上的崔蓬,他心道, 你也别太抱有期待, 就凭乳臭未干的沈约和那个甚么翰林学士,他们能翻出个甚么浪花来?除非是康嫔将皇帝得罪狠了,或者你们有实证能证明马世远自己图谋不轨, 再有钟水斋行贿受贿、刻意造假的证据,那么这桩事情兴许还有点说头。

唐大都督心中自有计量,而此刻崔蓬的心情也很复杂,一则是重回故地,二则她也渐渐察觉贝兆楹和马世远还有南京都察院三者之间关系并不简单,这似乎不是单靠沈约和杨宝儿二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沈约与杨宝儿先行一步到宁波府,接待他们的是宁波卫所的官员,相隔六年,行使接待工作的依旧是宁波卫所,只是接待的人从当年的游击将军戚英姿换成了另一个不知名的小吏。

杨宝儿怀疑宁波府参将贝兆楹不出现是故意膈应他们,甚至是贬低他们。但沈约正好觉得他们这回不应该住在卫所里,他们应该直接前往兵部在宁波府设立的驿站。

因为杨宝儿在路上刻意避免和沈约接触,导致事先两人几乎完全没有沟通,这下杨宝儿依旧不和沈约沟通,他跟着那小吏走,沈约想阻止也来不及,只得跟上。

不经过沟通的结局就是沈约和杨宝儿一起被贝兆楹甩了一道无声的下马威,那小吏原来不是带着二人前往宁波卫所,那小吏带着两人住到海边村落的一户渔民家里。

而渔民家里儿女三四个,床铺根本不够用,渔民又不敢违拗官兵旨意,于是要带着儿女住到自家的渔船上去,沈约与杨宝儿对视一眼,杨宝儿总算对沈约说了这一路南行的第一句话:“我们且在渔船上住一晚,明日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