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1 / 2)

大明海事 骈四俪六 1987 字 1个月前

在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大诰》及《大诰续编》中, 开国皇帝将“士”与“庶”做出了明确划分, 士子与庶民,他们在政治身份上,贵贱有别。

有明一代, 何为缙绅地主, 即:通过官僚选拔的现任官员;致仕归乡的官员;虽未出仕,但有生员、监生、举人、进士等功名的人。从广义上说,纳捐的官也算在其中。这一批人组成了乡绅集团, 而《大明律》中的徭役优免权又赋予了这些乡绅地主特权等级地位。

被逼死的范儒就属于生员,他也是乡绅,但他是下等乡绅,而欺压他的景满楼,则属于上等缙绅,当地方官想插手的时候,则会出现两难的情况,双方都是乡绅,同样具有相应的法律特权。此谓“以缙绅侮辱缙绅之妻,以生员侮辱生员之母”,地方官无从下手,待到张简之与方孝安巡到华亭县的时候,案子还没做出决断,圣上便召回他们了。

江南一带,徭役甚重,这中间成因很复杂,一则是因为江苏等地富庶,其中又以苏州尤甚。二则与朱元璋的宿敌张士诚有关,张士诚的大本营就在苏州,当年朱元璋攻克苏州的时候,明军打得很艰难,他们用大炮轰炸苏州城门,张士诚抵抗顽强,双方死伤无数,张士诚被俘获至南京之后,最后自杀身亡。

朱元璋既然与苏州府的乡绅们有深仇大恨,苏州一府的赋税便特别高,至于宣德五年的时候,苏州一府已经欠税粮八百万石,这是苏州当地三年应该缴纳的数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州府沉重的徭役与开国皇帝对苏州这个地区的绅士的愤恨有关,朱元璋试图狠狠打击这个地区的乡绅地主们,但在嘉靖帝继位的第一年,他颁布的第一道上谕就是:豁免全国一半的土地税,为期一年。此外,嘉靖皇帝还取消了所有记录在案的各个州府拖欠的税。

也就是说,在嘉靖元年,嘉靖帝一举豁免了各地的欠税,包括苏州府欠下的近千万石粮食。

今时今日,旧话重提,户部尚书梁材再次将徭役征税问题摆上台面,他说:“田赋定于版籍,而欺隐飞诡诸弊在今日尤甚。官绅大户例不纳粮,中户、小户不堪赔累,相率具逃,此行害及民生,大亏国计。”

刑部侍郎参奏江南乡绅们目无法纪,户部尚书提出江南徭役拖欠,南直隶下辖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府,其中就包括松江府与苏州府。而被弹劾人南京礼部尚书景满楼的老家华亭,则隶属松江府管辖。另,辖整个‘南直隶’的应天巡抚也驻苏州,此刻刑部与户部的奏本却都不约而同地将炮口对准了南直隶。

关于江南徭役拖欠的问题朝中众臣意见不一,继江南徭役问题之后,京师又现饿殍,有臣子说这是因为嘉靖六年的铸钱拙劣,市场上铜钱短缺,导致最近这十年之内物价上涨,京师里头才多了许多饿死的人口。

而另一些饱学之士却提出反驳,他们认为此乃不是嘉靖帝一人之过错,原因是洪武、永乐、宣德三朝都曾经铸钱,而在洪武一朝铸钱最多,仅在洪武五年,铸22240文铜钱,至洪武七年,洪武帝又下令铸19985万文铜钱,三年之内,铸铜钱数价值接近20万两白银。

接着在宣德朝之后的将近70年里,明代诸位皇帝不再铸钱,而嘉靖帝是致力于推广和维持铜钱制度的君主。如今京师里出现饿殍,其中因果关系复杂,并不是嘉靖皇帝一人之所为造成的。

这个问题争来争去没个定论,朝廷在议事之时,总有几方结论。

与此同时,崔家的香料铺子准备开张,霍韬在中秋节之后就送来了香料,并且拒不要钱。

崔蓬觉得他虚伪得很,为何不要钱,霍韬本就是个做生意成精的人物,远的不说,他常年和商人们混迹一处,怎么会不知钱财法度,有来有往。

大明朝的徽商集团是以茶叶贸易起家的,而晋商则是以盐商为始起家的,崔蓬不知道霍家是以甚么发家的,若说是受了皇帝照料,但真论起来,恐怕大明国库里的钱都没有霍韬自己口袋里的多。

“最近门口多了许多要饭的。”冬生从外头回来,夏生听了,拿了桌上几个馒头和稀饭出去了,冬生道:“你管的完吗,救了一个,还有一堆。”

冬生与夏生的性格在此处出现反差,夏生心软,冬生则更为冷硬一些。崔蓬不管他们,崔礼说:“你们大明朝当真是奇怪的很,京城里都有饿死的人,因为没有钱。据我所知,景泰三年的时候,光就日本一个小的朝贡使团就从你们大明运走了501万文铜钱,而你们自己的钱都不够用。你知道吧,明初时候造的钱许多流失到海外,其实你们造钱数目是严重不足的,若以宋为例,大明朝每年应该造出来的铜钱数是要在2万万到3万万文之间。”

崔礼拍拍手,“不过若是中央政府强行要求地方官铸币,那很有可能造成一种新形式的税收,到时候也会加重平民的负担。”

崔礼算起钱财来往来头头是道,夏生听着很是伤感,“那该如何,可有解决办法?”

“没有办法。好比你是一个国王,你疆域广大,你要维护疆域统一,还需要整个王朝同舟共济,你要表现出整体向上生动活泼,却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时候会力不从心。”

崔礼道:“其他国家也面临一样的问题,并非只有大明如此,咱们朝鲜国亦是如此。”

夏生似懂非懂,崔礼道:“我打个比方给你听,大明朝的风气就好比那位你们都认识的沈大人,他特别有学识、有教养,同时也特别强调伦理与义务。”

崔礼继续说:“他谦和有礼,但他在遭遇家暴的时候,还讲究保全面子,他家庭不和睦,也依旧取折中保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他就是你们大明朝培养出来的典型文人精英,你自他一人去想一国,由此可见,整个大明朝的风气何如。”

崔蓬本在低头喝粥,这回抬起头来,说一句:“你倒是会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