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童昔冉打开一看愣了,这是秦家给她下的帖子,邀请她去秦家参加晚宴,算是谢谢她对秦心露的照顾。

“妈,你有这个吗?”童昔冉将帖子递给婆婆看。

温瑜点头,满脸的忧心:“我也有,如果是别人家给的帖子我就不去了,可是秦家,上次秦家千金在咱们家出了事情,不去总归不好。”

她是不喜欢这样的场合,这次又是去秦家赴宴,她不去吧因为秦心露是在骆家落水的,听说回去染了风寒,一病半个月才好,这才有空下帖子邀请骆家的人一同聚聚,算是感谢。

“那就去吧。”童昔冉叹息,宴无好宴,秦家大张旗鼓的送请帖邀请她们婆媳,不去多让人瞧不起呢。

看温瑜还有些不高兴,童昔冉将自己的检查结果告诉给了婆婆,把做过的彩照单子拿给温瑜看。

“妈,看到了吗,这是小鼻子小嘴巴,今天小家伙一直捂着脸有点害羞,所以有些地方看的不是很清楚。”

童昔冉点着上面的黑白照片,照的不清楚但是大致轮廓是可以看到的。

温瑜的眼睛亮亮的,很快从宴会上不开心的事情回神,还是自家孙子好看。

当着骆子铭面的时候她也是说童昔冉肚子里的是孙女,但是温瑜就觉得童昔冉省得是个儿子。

不是她重男轻女,就是一种直觉,她总觉得童昔冉会给她生个大胖小子。

婆媳二人头低着头说着话,楼上的门咚一声响撞在了地上的门吸上面。

骆紫琳抱着小裴珞慌里慌张的下楼:“妈,嫂嫂快陪我去趟医院,珞珞发烧了。”

一听裴珞发烧了温瑜心里就噗通噗通乱跳,忙去拿衣服。

童昔冉对骆紫琳连声说:“你慢点跑,当心摔了。”

她眼睁睁看着骆紫琳抱着小裴珞从二楼高的楼梯快步的跑下来,直到骆紫琳的脚稳稳的踏在地上她才将心搁回胸腔里。

怎么那么毛躁,抱着孩子呢万一摔了可怎么的了?

“我去叫司机,你缓口气。”童昔冉看骆紫琳头发都没有整理,对楼上的阿姨说:“给裴珞带点奶粉和水。”

阿姨是很有经验的,看到骆紫琳跑出去后面就开始收拾东西,她也是担心,只不过去医院总要给孩子带着粮食吧,骆紫琳自己没奶这样干巴巴的跑去医院孩子哭了连有个哄的都没有。

童昔冉看阿姨准备好了对着她笑笑,掏出手机给司机打电话。

她的车之前被骆子铭送给裴元开了,今天裴元有事去了公司一趟将车给开走了,童昔冉也不敢自己开车,出门的话有司机接送,家里不缺车不缺司机。

司机接到电话便将车子从车库开了出来,等到三人都出来的时候车子已经停在外面等着了。

骆紫琳抱着孩子和温瑜坐在后面,童昔冉坐在副驾驶座上,她得跟着去,她真的不放心婆婆和小姑子带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去停车,骆紫琳抱着孩子不放手。

童昔冉看了一眼,裴珞包着抱被又盖着一条绒毯子裹在抱被的外卖。

小脸上红彤彤的一片,她想上手摸摸穿了多少衣服都没有机会,只能加快脚步跟在骆紫琳身后。

温瑜是光顾着着急了,眉头皱着脸上的表情一看就能看出她的担心和焦虑。

等到了医生那里,因为是在发烧直接去的急诊那边。

医生一看小裴珞的样子眉头就皱了起来,毫不留情开始批判。

“小孩子不会散热,越是发烧越是不能捂,这天都立春了哪里有身上穿着小袄还包的这么厚的?你也不怕给她捂出毛病来!”

医生也不客气,上手就将外面的毯子给去掉了,抱被又解开了下面的角让裴珞透气。

“发烧多少度量了吗?”医生摸了摸裴珞的额头,确实有温度,但是本来的体温还是被捂的不清楚,只能先问问骆紫琳。

“量了,38。5。”骆紫琳声音有点抖,这么小的孩子烧这么高万一烧出毛病怎么办?

“有没有咳嗽和流鼻涕?拉肚子吗?一天屙几次,颜色正常吗?”

几个平常的问题问的骆紫琳有点懵,想了好一会儿才答:“一天屙三次,不是很干,不流鼻涕不咳嗽。”

医生叹息一声,看出来骆紫琳是第一次当妈,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开了退热贴让她去先给孩子贴上,然后去化验血常规。

温瑜弄不好这些,都是童昔冉在跑。

排队取药,将退热贴取来之后骆紫琳不敢上手给裴珞贴。

童昔冉没办法只能自己上手,贴好后拿着单子去给孩子化验血常规。

排队的人比较多,换季节的时候小孩子容易生病,三个人来医院也没有联系熟人托关系,直接就去了急诊,急诊到处都是人,幸好化验这边窗口多速度快,排了两分钟就到她们了。

裴珞睡的正美被人在手指头上扎了一针,取了血不干了,哭的嗓子都要哑了,一直哭一直哭。

“喂她喝点水吧。”童昔冉手里拎着袋子,她不好让婆婆去拎。

将装水的奶瓶取出来递给婆婆,心想着不拎袋子不抱孩子不跑腿,为外孙女喝两口水总行吧?

温瑜结果奶瓶后也不往裴珞嘴里送,就那样拿着。

童昔冉不好痕迹的将奶瓶拿回来垂下眼睫,默默的喂裴珞喝水。

小家伙嘴里有了吃的就忘记了疼,裹着奶嘴满足的睡了过去。

取了单子给医生看,医生开了点药让掺在奶粉中喂裴珞就让回去了。

骆紫琳一直到家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抱着软软的小裴珞如同千金重,她傻乎乎的问医生不用打针吗?换来医生的种种叹息,最后的话语还在耳畔响着。

“小孩子发烧不要着急,确定她是因为什么,这么小一般都是物理降温,大人千万不能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