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做人的方向(1 / 2)

草清 草上匪 2073 字 14天前

“不整治李四?”

刘村的刘宅里,刘婆子脸上余恨未消。

“没借口,怎么整?三天后你跟着我去关家,只要那李四在村里,就把他抓起来,办他个持刃行凶!凤田村那些土杆子也无话可说,等进了班房,他是死是活,不过是我一句话的事。”

赖一品悠悠说着。

刘婆子皱眉:“那……那万一他要是不在,或者是没揣刀子呢?”

赖一品看傻子似地看了她一眼:“那李四对关二丫头那么在意,怎么可能不在?至于什么刀子,他没揣,随便找把刀子塞他身上!县里的杨典史不听我的,难道还听他一个草头小民的?”

他一脸笃定:“我还给萧把总递了话,不想在,他也得在!”

刘婆子一脸谄笑:“还是赖大少历练深,啥事都滴水不漏!”

出了刘家,赖一品微微皱眉。

“李四问那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会知道那事?不可能……去年不管是县衙,还是大哥他们,都在着意掩着,他一个圈在这方圆百里地的穷汉怎么可能知道?算了,傻子的心思可不能去揣摸。关二丫头那张小脸,啧啧,就跟玉瓷似的,养上几年,那还不是个大美人……”

接着他将这点烦恼一甩了之,脑子里转起了龌龊的漩涡。

“康熙五十年,去年……唔,没错,我隐约记得县衙外贴过告示,满篇都是什么皇恩浩荡,尾巴下隐约有什么轮免的小字。贴得又高,那罗师爷又写得缭乱,没谁仔细看,我也只扫了一眼。”

凤田村西面十七八里地是一个渡口,顺带也成了这方圆百里内的一个墟市,来来往往人流频繁,金山汛的绿营还在这个叫西牛渡的地方设了五名塘兵【1】。

墟市附近有一座简陋的书院,这就是李肆曾经读书的私塾,在这他见到了昔曰的塾师段宏时段老秀才。六十多岁的老秀才貌不出众,干瘦矮小,隐隐贴着“猥琐”二字,可这老头的名头却不小。据说每位知县到任,拜访当地乡绅名流的名单上都有他,只是老秀才淡薄名利,始终避之不见,也连辞了好几次县学的训导(教谕助手)。

李肆前身资质鲁钝,不怎么入段老秀才的眼,这会过来拜访,问到了事情,段老秀才啧啧品着茶,懒懒应着,话语里那点拒人的疏离再也明显不过。

“请问老师,府县老爷罔负上谕,欺昧恩蠲,会是个什么罪名?”

李肆也不理会老头的淡漠,径直问下去。

“只以部议的话,论公罪,最轻永不叙用,论私罪,最轻发遣【2】。”

英德也是产茶之乡,老秀才的心思还在茶水上,随口回着李肆的问题,只想着赶紧把这个昔曰的穷苦学生打发走。

李肆向老秀才行礼道别,他来找老秀才,就是确认这事,现在目的已经达到。

老秀才淡淡颔首,摩挲着紫砂壶,又是一小口茶抿入嘴里,忽然嗯了一声,茶水差点从鼻孔里喷了出来,他咔嗒一声将茶壶顿在桌子上,人也站了起来。

“站住!”

别看人老,这一声吼,中气十足。

“李四,你要做什么?”

老秀才眼神清亮,似乎能穿透人心,李肆转身,并没被他这蕴着什么“浩然正气”的威势压倒,只淡淡和他对视。

李肆是在权衡着利弊,回忆着老秀才过去的言行,李肆觉得,自己这老师应该跟钟老爷等人不是一条道上的,或许有利用的价值,索姓也就赌了。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在老秀才眼前展开,老秀才的眼睛越瞪越大,最后狠狠抽了一口凉气。

“李四,你辞学之后,就一直在凤田村呆着,如何能知此事?我记得县里也就一些读书人,还有乡绅老爷们知道,可大家也都只是心里有数,并未向外流传。”

纵然是之前的老师,李肆这会嘴角也忍不住抹上一丝鄙夷。

“老师,官绅不传,读书人也不传,不等于春风不传,纵然我在矿洞田头上,如此浩荡仁厚的皇恩,也能感受得到。”

老秀才嗯咳一声,很是有些尴尬,李肆话里的讥讽再也明显不过。

“此事复杂,就算传给了你们,你们也未必能从中受益。”

他指了指那张纸,神色凝重。

“倒是这单子……经手的里排和书办,未免太过胆大,真要起了风波,光他们自己可是兜不住的。”

李肆冷哼:“老师,不是他们逼我,我也不会行此险招。”

将赖一品逼积欠的事情一说,老秀才眯起了眼睛,连连点头:“这的确是自寻死路……”

然后他温声问道:“如果你只想免了皇粮,这事我可以说合。”

李肆摇头:“老师,今次只让掐在我脖子上的手松开,后面它再掐回来,我可就没丁点反抗之力,不奢望断掉整只手……”

李肆指着那张纸上的一个名字,郑重看住老秀才。

“但断掉一根手指,却是必须的。”

老秀才呆了好一阵,叹声道:“李四,你读书不行,做事却很有章法,早将这心思用在读书上,又何至于有这难事?”

虽然老秀才站在自己这一边,可这话李肆却不爱听:“满天下读书人,张口好大道理,却还要草民等面对如此咄咄怪事,这读的到底是什么书?读来又有何用!?”

老秀才的表情怪异了,像是感慨,又像是追忆什么,憋了好半天,他忽然扬起脖子,哈哈地大笑出声。

“没错没错!读的是什么书?读来又有何用!?”

笑了好一阵,他才喘回了气。

“李四,我五岁发蒙,读了三十年书后,才发现自己虚掷了光阴,你这明悟,未免也悟得太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