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皇妾 姚桉桉 3521 字 12天前

太子万一被四皇子比了下去,留给她的下场不是死就是青灯古佛,她才不相信娘家人说的,等四皇子大事一成就给她县主的爵位呢,当真她这么好骗。就算真能让她做县主,那也比不上皇帝的妃嫔。

杨选侍在这边一时埋怨太子太子妃冷落她,一时又埋怨娘家人不将她当女儿看,越想越不开心。

而这边徐莺收了对牌之后,则真是的万事不管,十分称职的让人挟着以令诸侯,万事*和唐麽麽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她只管伸手发对牌。

徐莺自娱自乐的想,往开了想,这工作倒真的不难做,没事吃吃茶发发对牌,还时常能听到下人的奉承,比她在现代的公务员工作还要轻松。

*和唐麽麽虽知道她管家只是个名头,但明面上还是很尊重她的,对她十分恭敬,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也都会明白的说清楚原由,然后才问她拿对牌。凭这一点,徐莺对*和唐麽麽这两个摄政王就讨厌不起来。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想欺她无知,想撺掇她去跟*和唐麽麽对着干,打掉*和唐麽麽好自己上位的。

她们拿的是府中一条看似不合理的罚例来跟她说,说的是为了防止下人互相推诿,言明底下人若出了差错,上面管着她的人也要跟着受罚,且要比犯错的人罚得更重。比如说下面人差事出了差错要罚俸一个月,那上面的人就要罚三个月。

来撺掇她的是管厨房的褚麽麽,她道:“……娘娘,像老奴管着偌大一个厨房,下面的人怎么一点错都不凡,下面人都算在老奴头上,老奴身上不知背了多少背锅,就老奴那点俸银,哪里够罚的。我们看着说是大管事,但每月这样下来,一个月的俸禄都不够喝米汤的。这不止是老奴一人觉得不公,府里其他的管事心里也是不满的,只是从前*压着,大家敢怒不敢言罢了。”

徐莺笑了笑,看着她道:“麽麽是觉得这规矩不好,差事不好干?”

褚麽麽以为徐莺有了要替他们出头的意思,忙道:“不管是那一家王府,都讲究宽下待人,哪里有这么严苛的规矩。再这样下去,老奴们真的是觉得差事没法干了。”

徐莺点了点头,然后对身边的梨香道:“你去将*姑姑请过来。”

褚麽麽听了心中一喜,结果等*来了之后,徐莺却指着她对*道:“姑姑,褚麽麽说厨房的差事太苦不想干了,你给她安排一样清闲点的工作。”

褚麽麽顿时懵了,连忙道:“娘娘,老奴不曾说过不想干厨房的差事。”

徐莺面上带上了疑惑,天真的对她道:“不是你刚才说,嫌厨房的规矩不合理,说这样下去差事没法干了吗。我想着规矩不能朝令夕改,不如干脆换个觉得这规矩合理能干这差事的人来。”说着指了指随褚麽麽来的一个二等管事道:“褚麽麽觉得她干不了这个差事,我将你提上来顶上她的位置,你觉得能干吗?”

那管事一喜,连道:“能干,能干,老奴一定干得漂漂亮亮的。”

褚麽麽听了,连忙磕头道:“娘娘恕罪,是老奴猪油蒙了心乱说话,这府里的规矩一点都不严苛,求娘娘饶了老奴这一次。”

徐莺点了点头,然后道:“这事你跟*姑姑说去,看她饶不饶你。”

等*和褚麽麽等人走后,徐莺叹了一口气,然后拿了镜子照着自己的脸。

梨香看徐莺一时唉声叹气,一时又照镜子,正要问她怎么了,结果徐莺却抬起头来看着她,指着自己的脸问道:“你看我这张脸,难道看起来很蠢的样子吗?”

梨香正要奉承一句“娘娘的模样明艳照人”,但不等她将话说出来,徐莺却又已经重新转回头去照镜子去了,还自言自语的道:“看着是娇憨了点,但也算不上蠢相吧。”

梨香:……

徐莺在想,那条连坐的规矩是太子妃定下的,她若真受了褚麽麽等人的撺掇,将那条规矩改了,那可不止跟*和唐麽麽对上的问题,而是直接跟太子妃对上了。难道她生了一副蠢相,别人都以为她很好哄。

说实话,那条规矩看起来严苛了点,但也会令上面的管事麽麽好好管束下面的人,不会乱了后院的规矩,这对如今的东宫来说,还是很有好处,且看如今在太子妃不出面的情况下,后院还能有条不紊的日常进行,便知道这条规矩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也有可能,是褚麽麽看她年纪小又是小户出身,以为她看不清这里面的道道,以为她初初管家怕也急着施恩收拢下面的人,一定会替他们出头,将这条规矩改了。只是她若真的这样做了,*会不会允许她将太子妃定下的规矩改了不好说,若是万一不成令府里的人看了她的笑话,让人以为她连*都镇不住,那才是丢大发了。

虽说她镇不住*是事实,但也不能表现到明面上来。

因了褚麽麽这件事,大家知道这位新管家的徐才人不是这么好哄的,倒是也不轻易到来撺掇她做什么事了,府里风平浪静,徐莺和*相互配合,倒是将东宫管理得不错,至少没有因为太子妃不管就乱了套。

太子在听到这些事时,不由笑了笑。特别是听到徐莺还给*提了个建议,说不如在后院再设一个监督的部门,说这个部门的人平时不用给什么实权,只需要看着其他的管事有没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公谋私浑水摸鱼等等,若是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告发出来,告发的人就可以直接顶上被告发的人的位置。当然,被告发的人可以自证清白,若是发现了告发人是为了自己上位故意诬陷的,则需要自己接受惩罚了。

*听了徐莺的主意还觉得不错,跟唐麽麽商量了,又跟太子妃说过之后,倒是没有另设部门,而是直接在几个大管事身边加了一个副管事,副管事的职责就跟徐莺说的监督人员的职能一样。

太子听了之后,不由点了点头,心道他还是小看了莺莺,这样的出身就有这样的见识,教导一番,她以后能担当更多的事情也说不定。

时间就这样过了半月,太子妃在用心调养身体,太子常被皇帝宣进宫说话,回东宫后则常将大夫或太医宣进来问太子妃的身体,在得到大夫说太子妃的身体确实有在慢慢的好转才放心了些。

而在此时,宣国公府则也一边令人将赵婳带回京来,另一边则在处理赵嫦的事。此时京中,隐隐有传出,赵嫦八字不详,恐会给宣国公府带来厄运,须得远嫁,且一辈子不回京城,才能消除其给家人带来的厄运。听说宣国公府最近正在东北西南那些地方给二女儿选人家。

而赵嫦在养病之时,因心里存着事,却不能好好静养。

她所虑的是,太子若一直在府中,恐怕会发现端倪,发现那些真相。

而就在这时,太子某一天回来,却急急的令人收拾行李,来跟太子妃道:“我这几日要去皇陵一趟,你在照顾好自己并府里。”

太子妃听了却是送了一口气,如果太子离京,她行事至少要便宜些。于是笑着对太子道:“殿下放心,如今殿下与陛下的关系已有好转,东宫必不会有什么事的。”

太子点了点头,又叮嘱了太子妃一番,然后才骑着马出发去往皇陵。

☆、第二十章

太子这次去皇陵,去的是他永安帝的陵寝永陵,建在离京城大概一日距离的昌平县天寿山。

永安帝自登基之后就开始建自己的陵墓,建了将近二十年,到现在才差不多完工。

当然,永安帝还没驾崩,所以还没住进去,如今永陵里面葬着的只有太子的生母孝敬皇后朱氏。

为了防止皇陵里的棺柩不腐,陵寝里面必须是防水防潮的。但在天寿山督建皇陵的官员近日却发现,陵寝地宫漏水,且已经妨碍到了孝敬皇后的棺柩,孝敬皇后的棺柩受潮导致有些腐烂。

督造官哪里敢将这件事隐瞒,连忙上书禀报上来。而事涉太子生母,太子自然关心,于是向永安帝奏请去皇陵看一看。而这是皇帝自己的陵寝,死后他住的地方,出了问题他自然也关心,于是准了太子的奏请。

太子虽然也担心太子妃的身体,但事有轻重缓急,现在明显是自己母后棺柩的事更急切些。且他自己也算过时间,他这一去皇陵顶多就一个月,一个月后太子妃应还没来得及生产,他还来得及赶上太子妃生产。

为防万一,太子还留了两个心腹和一对五百人的侍卫给太子妃,万一发生什么事的时候,东宫不致于没了人,还有一些其他该交代安排的事情,太子也都已经交代安排好了,自认为万无一失。

结果太子走后的第十日,皇后突然下了旨意派了人到东宫。称太子不在京中,皇后关心太子妃的肚子,于是赏了四个稳婆给太子妃,专门照顾太子妃直到生产。

徐莺听到来人禀报她这件事的时候,当时就觉得要坏了。从平日太子对郭后的态度来看,这个后母绝对不是善茬,别说她,怕是连东宫扫地的小宫女都觉得,皇后赐下稳婆来没安好心。偏偏压着一个孝道,东宫连拒绝都不行。

东宫其他的嫔妾一听到皇后的人来,未免惹祸上身,早就不是躲了就是遁了,偏偏徐莺这个被推出来名义上管家的人,连躲都躲不了,避开也不行。

这万一太子妃在太子离京的时候遭了皇后的毒手,等太子回来,看到老婆孩子都出了事,虽说这不怎么能怨到她身上,但徐莺还是觉得自己会愧疚的,谁叫她管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