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2)

赠你一夜星空 皎皎 3259 字 15天前

郗羽见过大场面,她曾经在学术会议上对着面对几百学者讲报告——但那时她是作为后进者向前辈展示成果请教问题,作报告时她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这和她一直以来为人处事的风格是协调的;此时却不一样,她是作为“权威”对后辈师弟师妹们传授自己那不靠谱的“成功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违和感——而且,初中生涯对她来说是遥远的过去时,满教室的初中生对她来说,简直是另一个世界的生物。

李泽文不由得莞尔,让坐在两人面前正在回头偷看他的女生涨红了一张生嫩的脸颊。小女生脸红归脸红,嘴巴却很快,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后排还有个帅哥”的消息扩散出去,女生们纷纷回头打量这位不速之客,教室里心思浮动的趋向简直不要太明显。

现在的初中生胆子也很大,两人前座的女生还回过头小声对李泽文提出诸如“你是谁啊”“为什么来我们班”“怎么周老师没介绍你”等问题。

李泽文笑而不答,只是竖起一根食指放在嘴角边做了个“嘘”的手势。

两名小女生显然被取悦到了,头碰头的叽叽咕咕笑了一阵,方才依依不舍地回过头去。

郗羽抿了抿嘴,她觉得真是开眼界——李泽文平时给大学生上课的时候挺严肃的,连笑容都不太多,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此时在初中生的课堂居然如此有童心,这么轻易得就逗小女生开心了。

讲台上的周宏杰已经开始了这次班会。

他备课充分,有条不紊的安排班会的进程:先让同学们拿出纸,写出自己现在的年龄,再写下自己可能的寿命(以家族里最长寿的人为基准)。

随后他让同学们想像一下自己一年后上高中的模样;四年后上大学的模样;八年后大学毕业的模样;十二年后工作的模样……

班上的气氛渐渐凝重起来,哪怕是最不专心的学生也陷入了一定的思考。

社会上的人对青春期的少年怀有偏见,觉得他们叛逆和浮躁。但实际上这只是表象。青春期是青少年们最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接受力强,对外部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探寻与渴望,只要给他们一点启发,他们就会真的开始思考。

看着同学们陷入了思考,郗羽想起曾经的自己,有点触动的吸了口气。当年的周宏杰也是特别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在教育上颇有章法,现在看来,他的教书育人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随后周宏杰声如洪钟的发表了一段讲话:“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可言;60%的人,目标比较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但大多是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后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觉得什么都是社会的错。”

周宏杰最后说:“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二十五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所以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规划的人生如没有方向的船。”

这段话一出口,全班同学都被触动,有那么几秒钟,班上寂静无声,看得出来每位同学都陷入了思考中——连之前一直频频回头偷窥李泽文的小女生都陷入了思索,忘记回头了。

周宏杰看着效果很好,趁热打铁:“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开始,把你的梦想——或者说目标写在笔记本上。”

同学们被触动,纷纷伏案写下自己的梦想,郗羽也满足的叹了口气。当年的她由衷地觉得周宏杰上一位好老师,现在的角度看来,周宏杰确实是一位有着自己教育理念的老师,和那种只知让学生刷题的老师绝不一样。

李泽文侧目看了她一眼,嘴角微翘,露出一点很浅的笑。

郗羽看到他的表情,蓦然想起了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诸葛亮那意味深长的笑,她也不自觉的学习了电视剧里诸葛亮的各种跟班那样,恭恭敬敬发问:“……教授,你笑什么?”

李泽文说:“假的。”

他用的英文,郗羽一瞬没反应过来,一愣后也用英文回道:“这个研究是假的?”

“哈佛没这种研究。”李泽文道,“社会中流传的这种哈佛成功学经验,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

李泽文说:“最早的日本成功学里最早杜撰了这个概念,又被营销到传到国内,被某些人当成了理论依据。其实只要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个说法极为荒谬。”

郗羽觉得有些泄气。她刚刚还为这个故事而感动,这下子这故事带来的光芒就像阳光下的肥皂泡,五颜六色的绚丽之后“噗”一声就消失了。

“这个故事本身还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且我觉得有梦想不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李泽文只看她一眼,露出了“我不完全赞成的你的观点但我保留观点”的神色,没有像之前的每一次用真理说服她。

课堂上并不是说话的好时机,郗羽纵然想和他聊一聊这个问题也没时机——此时学生们同学们写完了自己的梦想,周宏杰又问全班同学“为了这个目标你能做到什么”。班会的节奏被控制得非常好,对此问题,同学们踊跃发言,整个班级的气氛十分火热。

五六位同学发过言之后,周宏杰微笑着对着郗羽点了点头,示意她可以上台了。

第33章

郗羽最后瞄了一眼自己的笔记本,随后走上讲台。她之前已经大致打好了腹稿,记下了几个关键词,此刻站在讲台前,面对着这些小了十几岁的学弟学妹们讲了起来。

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郗羽进入正题:“我蛮佩服各位同学的,你们有这么清晰的目标,真是非常难得。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那就当一名科学家。我打心眼觉得科学家们一脸深沉的思考问题很是帅气。”

“有科学家梦想的人很多。我对梦想没有什么很细致的规划,也不太知道怎么才能当科学家,”郗羽往下说,“不过我不挑食,还列了几个目标。最好的呢,是当数学家;其次,当物理学家也是不错的;再不行,研究计算机也不错,在实验室里对着许多电脑的样子好像也很帅气呢;最差的话,研究生物看看显微镜也是可以的……”

因为课堂上并不禁止学生提问,有活泼的学生举手:“学姐,那你怎么学了大气科学呢?”

郗羽摊摊手:“因为高考成绩不太好,我没能进入理想的专业,被调剂到了大气科学学院,只好学这个专业了。我起初以为学大气科学后只能预测天气,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科学,心中其实有点失落——要知道,我们这个学科是有点冷门的。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物理化学的最高奖是什么吗?”

班上的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诺贝尔奖!”

“那同学们知道计算机学界的最高奖是什么吗?”

大部分同学安静下来,前排的一个带着眼镜小男孩举起手臂,小声回答:“图灵奖?”

“回答正确。数学的最高奖呢?”

南都二中的学生们知识储备还是很不错的,有个小女孩脆生生地抢答:“菲尔兹奖!”

“不错,”郗羽对她露出欣慰的笑容,抛出下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大气科学届的最高奖,有谁知道?”

果然学生们茫然都摇头。对这群初中生来说,大气科学的确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一门科学。

“是吧。大家都不知道,这说明大气科学这门学科不属于基础学科。这么说吧,大气科学这门学科如果是一栋房子的话,它的地基就是数学和物理。”郗羽说着,从粉笔盒里挑出了一支粉笔在墙上画了个大的圆圈。她在大圆圈里画了个火柴小人,旁边标上“数学”两个字;随后又在数学圈旁又画了个大圆圈,里面写上“物理”;再然后她继续画了一个大圆圈,写上“计算机”,三个圆两两相交……她在相交的那一小块三角形处,才写上了一个小小的“大气”。

郗羽拿着粉笔头戳了戳黑板,对着满教室的同学们道:“所以呢,大气科学这门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在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的夹缝里生存着,基本位于底端。”

满教室的学生连连点头。郗羽的说法浅显易懂,他们一瞬间就明白了。

“一开始我觉得大气科学这门学科不是很理想,还为此郁闷了一个学期,还雄心勃勃地考虑转系。但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于是发现,这门学科变得很有意思起来。”郗羽脸上露出一点笑容,和学生们娓娓道来,举了几个大气科学里的经典案例,比如蝴蝶效应,寻找地外生命等例子。

她的知识水平和见识水平远超这群初中生,讲述的内容深入浅出,而且科学本身的魅力就足够让同学们听得惊叹连连,连周宏杰这个当了十几年老师的觉得郗羽这番话实在是讲得好——他想起当年的郗羽,在潘越的事件后,她变得胆小害羞,说话细声细气,现在能成长成这样,真是让他有一种“余心甚慰”之感。